
转载于微信公众号“中国交通信息化”
01
02
一是隧道智能监控管理风险防控的提升,通过隧道智能化策略及预案的联动管控,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与预案体系联动的信息化,提前预判风险并实现闭合管控;
二是公路隧道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提升,通过机电设备的健康状态监测、通风照明节能模型验证,实现隧道营运养护的精细化管控,达成降本提质的目标;
三是隧道营运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支持,通过建立隧道营运管理的业务标准化及数据交互共享机制,利用标准化数据治理手段实现营运决策辅助。
03
解决思路
建设内容
一是在机电系统集成中,尽可能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,实现原来系统所不能提供的功能。例如采取新一代红外监测技术对超温车辆进行预警,构建车辆超温预警系统;增加多光谱火焰探测设备,提升隧道内火灾监测点覆盖面和精准度,并能够对隧道内的移动火情进行监测等。
二是对软件应用平台进行重构,把全部数据、全部业务制定统一标准,在技术层面与业务流程上进行打通,实现数据展示、业务联动的统一集成,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八大业务板块,在每一板块下再建立细分场景下的应用系统。
三是在构建产品的同时,开展对于应急预案、节能算法、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专题研究,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,共同参与标准的制定和算法建模等工作,并确保这些技术能够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发挥作用。
应用平台架构
从技术体系上看,大娄山隧道智慧化提升方案,沿用了交通行业的“云、网、边、端”基础架构,通过接入前端感知设备或边缘网关设备,获取相关数据,实现对设备的管理控制,并引入“中台”理念,实现技术底座的标准统一。
物联中台:主要针对设备数据采集汇聚;
数据中台:对所有数据构建关系并提供共享机制的数据中台,打造自有的路网运行监测库、车辆库,为后续画像分析做好支撑;
技术中台:提供开发协同平台,有利于采用外部领先技术进行平台建设。
针对特长隧道和隧道群可能产生的业务需求,构建了业务应用平台的八大功能板块(包括安全预警应用、应急调度应用、设备管控应用、养护管理应用、主动管控应用、综合管理应用、低碳节能应用、数字孪生应用),并通过一张图实现数据的展示和监控中心的指挥调度。
最后目标是要在“智能预警、调度协同、低碳节能、数字治理”这四类业务场景下,实现隧道营运管理的业务价值提升。
实践亮点
04